国务院于2017年7月向全社会发布了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,必须放眼全球,把人工智能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系统布局、主动谋划,打造竞争新优势,开拓发展新空间,有效保障国家安全。为了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,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提出了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,把握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,推进研发攻关、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“三位一体”发展,支撑科技、经济、社...
随着互联网、5G、虚拟现实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组合创新,人类教育迈进“智能时代”的重要当口。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会20日至22日举行,湖南大学教授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分享了智能机器人在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和未来趋势,并就“人工智能赋能教育”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远程采访。王耀南院士介绍,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师队伍,总人数超过1600万。同时,中国...
“在这个时刻,大家更意识到,只有依靠科技创新,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进程,才能促进我们一带一路、中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。”8月14日上午在第22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名誉主席郭华东在作主旨报告时谈到。报告中,郭华东介绍了地球大数据在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(SDG)实现过程中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和成果。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,联合国193个成员国正...
7月31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庄严宣布“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”。历时26年,经历过北斗一号、二号、三号的艰难建设过程,象征国家独立自主运行控制的国家时空基础设施正式建成,并投入运行。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不仅具有定位、导航和授时(PNT)功能,还具有区域短报文通信、区域精密单点定位和区域星基增强服务功能,以及国际搜救、全球短报文等特殊服务功能。北斗全球...
尤政,中国工程院院士,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副理事长,清华大学副校长,教授[编者按]我国已经进入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。
马良,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,现任职于中国电子学会、中国科协信息科技学会联合体智能社会研究所,从事研究咨询相关工作。
据统计,每年有超过900万科学工作者和学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,产出的论文超过200万篇
沈昌祥:中国工程院院士,中国科协信息科技学会联合体专家委员会委员,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[编者按] 近期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《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》,提出战略任务是“夯实网络安全基础”,强调要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。